吴月娘当日虽然不是寿星,但她作为西门庆的正头娘子,这一日的打扮和其他小妾明显不同,“惟月娘是大红缎子袄,青素绫披袄,沙绿紬裙,头上带着䯼髻、貂鼠卧兔儿。”
此后,在小说的第二十一回“吴月娘扫雪烹茶,应伯爵替花勾使”,吴月娘雪夜焚香拜斗,被西门庆无意中窥见,大受感动。原本因为迎娶李瓶儿而夫妻失和的两个人,终于冰释前嫌,重归于好。
西门庆把吴月娘拖入房中,在灯光下的吴月娘“穿着大红潞紬对衿袄儿,软黄裙子;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,金满池娇分心。越显出他粉妆玉琢银盆脸,蝉髻鸦鬟楚岫云”,越发惹人怜爱。随后,吴月娘贡献了她在全书最大尺度的描写。
除了吴月娘头上回戴这个“卧兔儿”之外,在小说的第六十八回中还写西门庆去丽春院吃花酒的时候,粉头郑爱月儿、爱香儿,戴着海獭卧兔儿,一窝丝杭州攒,翠重梅钿儿,油头粉面,打扮的花仙也似的,都出来门首迎接。
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不管是吴月娘,还是郑爱月儿和郑爱香儿,她们头上戴着“卧兔儿”的时候,都是天寒地冻的大冬天。在其他的时间,并没有看到她们头上戴着“卧兔儿”。
查阅手头上大量的文献资料,其中不乏对“卧兔儿”的相关介绍。可惜大多语焉不详,好在有的还较为详细。
上海古籍出版社的《金瓶梅鉴赏辞典》对“卧兔儿”的解释是:这时当时妇女中流行的一种皮帽,因样式如卧兔,故名。
王利器主编的《金瓶梅词典》对“卧兔儿”的解释则为:妇人头上戴的一种有保暖作用的帽饰,左右两片,上天顶,俗称勒子。
我认为孙晨阳等编撰的《中国古代服饰辞典》相比较而言,对“卧兔儿”一词的解释则要稍详且准确。“卧兔儿”是明清妇女冬季用的一种暖额。以海獭、貂鼠、狐狸等珍贵的毛皮及毡、绒等材料制成条状,使用时系覆于额上,因造型与卧兔相似,故名。
卧兔儿应该不是《金瓶梅鉴赏辞典》所说的是一种帽子,而应该是《中国古代服饰辞典》所说的是一种条状物,使用的时候是“戴”在头上,准确地讲是“勒”在头上,在天气较冷的冬天才会派上用场,而且多用于较为正式的重要场合。
因为“卧兔儿”的材质多为海獭、貂鼠、狐狸的毛皮,比较珍贵,所以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,在西门庆家里,似乎也只有吴月娘这样的正头娘子才有,粉头里面也只有“时尚达人”郑爱月儿等高级粉头才有。
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必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