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伉俪”读音是什么?“伉俪”和“夫妇”有何不同?

“伉俪”读音是什么?“伉俪”和“夫妇”有何不同?

“伉俪”读作【kàng lì】,与【抗力】同音,这个词在中文中颇具深意,其用法和内涵在古代文献中有着清晰的体现。

在古汉语中,“伉俪”最初是嫡妻的专称,带有浓厚的礼制色彩。如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记载:“晋少姜卒,公如晋,及河,晋侯使士文伯来辞曰:'非伉俪也,请君无辱。’”这里的“伉俪”指的是正妻。孔颖达在疏解中进一步阐明:“言少姜是妾,非敌身对耦之人也。”可见,“伉俪”在当时并非泛指所有配偶,而是专指与丈夫地位相匹敌的正妻。

不仅如此,“伉俪”一词还常用于尊称他人的夫妻关系,表达一种敬意。《晋书·卷五十六·孙楚传》中写道:“未知文生于情,情生于文,览之凄然,增伉俪之重。”这里的“伉俪”不仅指夫妻,更带有一种情感深厚、相互匹配的意味。同样,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七中也有“万一天地垂怜,尚然留在,还指望伉俪重谐”的表述,寄寓了对夫妻和谐团聚的美好期望。这些用法表明,“伉俪”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,不同于日常口语中的随意称谓。

追溯“伉俪”一词的源头,还可以从《左传·成公十一年》的故事中窥见其早期含义。文中叙述了声伯母亲的经历:她因未依礼媒聘而嫁,生下声伯后被休,又改嫁齐国管于奚,生二子后寡居,最终回到声伯身边依靠。其间,她怒斥施氏:“己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,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,将何以终?”这里的“伉俪”明确指代她的丈夫管于奚,体现出配偶之意。这段记载不仅是“伉俪”作为配偶称谓的早期例证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关系中责任与匹配的重视。

从字面来看,“伉俪”的构成颇有讲究。“伉”通“抗”,本意为相当、匹敌,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中的“天下莫之能伉”,强调力量或地位的对等。“俪”则意为配偶,《广雅》释为“俪,耦也”,耦即偶,指一对相伴之人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有云:“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,弃其伉俪妃嫔,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。”韦昭注曰:“伉,对也。俪,偶也。”由此可见,“伉俪”合起来是指能够相互匹配、实力相当的配偶。从字形上看,“伉”由“亻”和“亢”组成,“亢”有抵御之意,引申为力量相当之人;“俪”由“亻”和“丽”构成,蕴含配偶与美好并存的意象。两字结合,既是对等关系的象征,也是有缘相伴的体现。因此,“伉俪”往往形容那些在事业、生活与情趣上皆能相辅相成的夫妻,常冠以“贤伉俪”之称。

相比之下,“夫妇”一词的含义则更为宽泛。“夫”指男子,“妇”指女子,二者结合即为具有配偶关系的男女。《说文解字》释“夫”为“丈夫也”,释“妇”为“服也”,从字面到用法,“夫妇”仅强调婚姻关系的存在,而无附加的文化或地位要求。只要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、缔结婚姻,便可称为“夫妇”。例如,无论贫富贵贱,只要法律认可,皆为夫妇。这种定义简洁明了,不似“伉俪”那样带有匹配与尊重的深层含义。

综上所述,“伉俪”与“夫妇”虽皆指夫妻,却各有侧重。“伉俪”更强调配偶间的对等与和谐,常用于正式或尊称的场合,带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;“夫妇”则是一个通用的法律与社会概念,适用范围更广,不受地位或情趣的限制。在现代语境中,我们或许更常使用“夫妇”来描述婚姻关系,但“伉俪”这一古雅之词,仍以其独特的韵味提醒着人们,夫妻之间不仅是一种身份,更可以是一种相互成就的美好境界。

📚 相关推荐

单细胞测序HTO分类解析技术原理及应用前景(单细胞测序测的是什么)
内经针功夫:《九针十二原》揭密!(原文加译文)
Visual Studio调试C/C++指南
亚洲365bet体育

Visual Studio调试C/C++指南

📅 08-16 👁️ 7260
去他妈的,这是什么书法?
365手机app

去他妈的,这是什么书法?

📅 09-30 👁️ 8594
你能坚持多久
亚洲365bet体育

你能坚持多久

📅 08-28 👁️ 8379
手把手教你制作美味巧克力,享受甜蜜DIY乐趣
任丘36524便利店电话

手把手教你制作美味巧克力,享受甜蜜DIY乐趣

📅 09-28 👁️ 1040
诛仙有声小说在线听
亚洲365bet体育

诛仙有声小说在线听

📅 09-28 👁️ 2097
全身突然发热出汗一会又恢复正常
任丘36524便利店电话

全身突然发热出汗一会又恢复正常

📅 09-17 👁️ 1933
中国十大名桃是哪些?
亚洲365bet体育

中国十大名桃是哪些?

📅 07-12 👁️ 97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