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文嚼字:“寒暄”还是“寒喧”

咬文嚼字:“寒暄”还是“寒喧”

人们初次相会,往往会聊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,这是中国人见面的一种问候习俗。林语堂先生在《冬日之晨会客记》中将这种现象概括为“谈寒暄,评气候”。我们从《说文解字》的角度又该怎么认识“寒暄”呢?

“寒”是冷,“暄”是什么意思?“暄”在《说文解字》里作“煖(xuān)”。《说文解字·火部》:“煖,温也。从火,爰(yuán)声。”“煖”是形声字,“火”作形旁,表示暖和;“爰”作声旁,表示读音。本义指温暖。后来,人们将形旁“火”换作同义的“日”,声旁“爰”换作音近的“宣”,造出新的形声字“暄”表示温暖义。如东晋陶渊明《九月闲居》:“露凄暄风息,气澈天象明”。唐代白居易《桐花》“地气反寒暄,天时倒生杀”中“寒暄”指冷暖义。“寒暄”由天气的冷暖逐渐引申指人们之间互问冷暖,如宋代陆游《南唐书·孙忌传》“忌口吃,初与人接,不能道寒暄”中“寒暄”就有问候的意思了。现代还借“暄”表示松软、松散义,如馒头很暄。

从口的“喧”在《说文解字》里作“吅(xuān)”。《说文解字·吅部》:“吅,惊呼也。从二口。凡吅之属皆从吅。”“吅”是会意字,两“口”会喧闹之义。本义指惊呼喧哗。北宋徐铉等在校定《说文解字》时在其下注曰:“或通用‘讙’,今俗别作‘喧’。”意思是“讙”与“吅”义相近,有时通用,人们还造有俗体字“喧”。“喧”是形声兼会意字,“口”作形旁,表示与口的功能有关;“宣”作声旁,表示读音,兼有大的意思,意指声音大而嘈杂,如喧闹、喧嚣、喧嚷、喧哗、锣鼓喧天、喧宾夺主等。“寒暄”是指人们见面时问寒问暖,不是大声喧哗,故“寒暄”应用“暄”。

来源:学习强国

📚 相关推荐

戴尔订单支持常见问题 | FAQ
365手机app

戴尔订单支持常见问题 | FAQ

📅 09-07 👁️ 9803
YouTube 视频下载器
365手机app

YouTube 视频下载器

📅 07-22 👁️ 8631
国际礼节规定:礼炮最高规格是21响,我国当年为何放了28响?
初学者学习冲浪指南
365手机app

初学者学习冲浪指南

📅 08-31 👁️ 8413
小米手機跳屏問題深度解析及解決方案
365手机app

小米手機跳屏問題深度解析及解決方案

📅 08-27 👁️ 2966
人员失踪可以立案吗?又是怎么处理的?
亚洲365bet体育

人员失踪可以立案吗?又是怎么处理的?

📅 08-21 👁️ 5145
风水铜镜摆放的最佳位置,如何选旺风水之地?
任丘36524便利店电话

风水铜镜摆放的最佳位置,如何选旺风水之地?

📅 11-01 👁️ 314
御龙在天保卫绝代佳人副本介绍及打法
亚洲365bet体育

御龙在天保卫绝代佳人副本介绍及打法

📅 10-09 👁️ 8091
京剧《荒山泪》(全剧)李佩红 卢松
亚洲365bet体育

京剧《荒山泪》(全剧)李佩红 卢松

📅 07-30 👁️ 3432